信息流广告是程序化广告的一种_今天的信息流广告,明天的移动原生程序化
[QQ空间里的Feeds广告]
有了“移动原生广告”,那么下一步很有可能就是这个领域内的“程序化”了。RTBChina研究院所理解的“移动原生广告程序化交易”,是指类似社交信息流内的广告资源由广告资源拥有方构建原生广告程序化交易市场,并通过代表广告主的需求方平台(DSP)来进行程序化投放,将原生广告资源转变为可以供自动化交易的媒体库存。这种媒体采购形式能实现的前提是,类似QQ、微信、新浪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的拥有方能够搭建程序化交易市场信息流广告是程序化广告的一种,并将广告库存、展现规格、受众数据规范化,并以此推动高效率的移动广告投放。全球来看,eMarketer预测程序化购买在2015年信息流广告是程序化广告的一种,移动将超过PC并占到程序化广告费用的56%。据此判断,未来移动原生广告在程序化中所占比例应该非常乐观。
原生广告目前还只能通过各家平台提供的投放管理界面来操作,还没有像网页广告、移动Banner广告这些格式已经进入程序化交易,可以通过DSP来进行投放。原生广告的表现形式也让行业人士觉得一时间无法统一。这些看似障碍和不成熟的因素和移动原生广告迈向程序化的大气候相比,就显得微不足道了,虽然程序化的过程不会一蹴而就。国外Facebook,Twitter的原生广告就由诞生初期只能通过官方系统界面投放,从而逐步开始了程序化交易。
移动原生广告程序化需要几个“气候条件”,首先是足够的广告资源供应量
中国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用户的大爆发造就了全世界未来最大的移动广告市场。原生广告从无到有,以手机QQ空间的Feeds广告为例,达到每天超过3亿次展示只用了不到两年时间。将移动网盟中的阅读媒体资源纳入腾讯统一的原生广告资源池又将再增每日过亿次的广告展示资源。随着之前“微信朋友圈广告”的发布,4.4亿月度活跃用户群一瞬间将腾讯系移动原生广告资源总量摆在了全行业领跑者的位置。按保守估计,按日活用户每日3次接受到广告曝光计算,每日的潜在原生广告库存潜力将因此增长10亿次以上,如果考虑全球化增长的空间,腾讯体系的移动原生广告资源总量可能成为移动互联网最大的广告资源之一。鉴于原生广告在受众数据定向上的可靠性、平均点击率的优势以及通过社交互动对受众的影响力,在这个体量上原生广告的价值很可能超越展示量更大、但不能有效适应移动场景的Banner广告。
程序化的另一个“气候条件”是受众数据在移动端的成熟
移动端的用户行为数据一直在被广告主认为是“碎片化”的,不及PC端完整和有深度。但“新常态”的用户使用习惯正在颠覆这个判断的基础,PC正在逐步退出个人生活的黄金时段,且更是与线下消费无缘。年轻一代的生活方式正在全面去PC化,智能大屏移动装置是他们消费媒体内容和在线交易的中心。大型互联网公司在手机端对消费者的画像和动态了解越来越接近现实生活里那个用户。未来提供程序化原生广告交易市场的公司实际上能够非常准确地了解我们的年龄、受教育程度、生活圈地域、消费倾向。程序化媒体交易是将数据价值最大化的理想方式,广告主期待的数据极大丰富的时代即将到来。未来最有可能主导移动原生广告程序化交易的腾讯已经于近期推出了DMP服务,以此判断数据为内部产品服务已经完全准备好,未来的数据是否对外开放和用于辅助程序化交易应该只是决策问题而没有研发障碍了。
[腾讯广点通人群定向数据]
大数据已让消费者作为一个群体无处可藏,面对“最懂你”的移动原生广告,消费者的诉求将是希望在数据的支持下广告界应“诸恶莫做”,将广告变成有用的信息和来自品牌的一对一深度沟通。
移动原生广告程序化的最大推动力将会是广告主数量、需求的大爆发
网络广告行业发现,广告资源的最佳变现方式是用开放的方式引入尽可能多的合格广告主来对广告资源进行竞争,即程序化的方式。不论广告平台企业有多么大,即便是全球搜索和展示广告领域内的几个领先公司,对整个网络市场而言亦是不能作为唯一的参与者而独占的。随着对移动原生广告有需求的广告主数量的增长,类似腾讯这样原生广告资源所有者为了达到最佳效益,估计会及时引入程序化交易,让更多需求方可以代表广告主加入对资源的竞争。
仅有广告库存量和丰富的数据还只会让某一平台更强大和更封闭,只有潜在客户量和需求复杂度增长到一个公司无法有效应对的临界点时,开始程序化交易才顺理成章。目前凡是有移动APP推广需求的客户似乎已经充分接受了移动原生广告的价值,品牌广告主和他们的媒介代理公司正在学习这个新载体,一旦广告主们充分理解了广告的价值、未来的趋势和媒体的特点,那么移动原生广告离程序化也就不远了。未来,无程序化,不营销。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自其它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观点、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内容会稍有编辑,如果来源标注有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等其他原因不想在本站发布,来信即删。投稿等其它问题请联系本站
文章来源:http://blog.sina.cn/dpool/blog/s/blog_12f3080070102vdh0.html?vt=4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